黑色观察20250111抵抗探底寻转机
一、 宏观背景
1、统计局:12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.1%,涨幅比上个月下降0.1%,环比持平。12月份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-2.3%,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.2个百分点;环比均下降0.1%。
2、通胀压力大,美联储暗示暂停降息,上半年降息几率不大;
小结: 政策已经箭在弦上,短期尚未见到成效,12月份ppi降幅收窄,但转正仍需时间,而CPI仅有0.1%,提振消费市场仍任重道远。反观对岸,美国通胀压力又有加重,美联储可能不得不暂时按下降息的按钮。
一、 产业数据分析
1、2025年第1周,中国47港到港量2919万吨,较上周增加321万吨; 47港港口库存15716万吨,较上周增加105万吨;样本钢厂进口矿库存10074万吨,较上周上升215万吨;铁矿石日耗279.77万吨,比上周减少1.06万吨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2、煤焦:独立焦企全国平均利润-16元/吨,较上周下降13元; 独立焦化的产能73.15%,较上周微升微降0.1%,钢厂焦化产能利用率86.24%,较前周上升0.37%;焦炭库存较上周上升37万吨,焦煤库存上涨26万吨;库存依旧承压。
![]() |
![]() |
3、生产:本周247家钢厂的高炉开工率77.18%,较上周下降0.92%; 高炉产能利用率84.24%,较上周下降0.31%;日均铁水产量224.37万吨,较上周下降0.83万吨;样本钢厂盈利率50.65%。本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808.42万吨,较上周减产21.22万吨;其中螺纹钢产量199.41万吨,比上周减产6.60万吨;热卷周产量303.89万吨,较上周增产1.15万吨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4、 库存:本周五大品种钢材库存1132.36万吨,较前周垒库16.62万吨;其中螺纹钢合计库存417.85万吨,垒库9.36万吨。热卷库存309.92万吨,垒库2.82万吨;唐山钢坯库存92.05万吨,较上周增8.27万吨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5、消费:本周五大品种钢材表消791.8万吨,较上周下降31.47万吨;其中螺纹钢表消190.05万吨,较上周下降7.21万吨;热卷消费301.07万吨,较上周下降1.66万吨。螺卷的降幅都有明显收窄,或已接近下降边际。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6、基差。周末进口铁矿石的基差报收15元,较上周扩张14元;螺纹钢现货指数与主力合约基差报收224,较上周扩张21元;热卷基差收于47元,较上周收窄3元。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总结:
前周我们就预判,黑色板块当前属于抵抗性下跌。原因在于,从大的方面看,宏观预期尚未扭转,市场信心还有待会恢复,小的方面原料端持续走弱,对整个产业链的成本起到了拉低的作用。因此我们看到,连续几周钢厂的盈利水平维持在50%上下小幅波动,而没有因为产成品价格下跌而扩大亏损面。但是在暖冬的配合下,今年农历年年终需求的下滑似乎也比常年幅度减缓。本周的螺卷的表观需求降幅均比上周有明显的收窄,这也可能预示着需求下降的边际在改善。
另外,电炉基本全面停工,高炉节前检修也在加码,减产行动一直在持续,尤其是螺纹钢,目前的库存已经明显偏低,就算建筑钢材的需求在下降,也终归要面对三月份的开工季。因此节前必要的垒库备货还是不可缺席的。除了原料端整体下移的压力,从供需角度看,当前钢铁板块也并未见到太大的向下压力。原料端近期最大的下行风险在于双焦库存增高,但从上周起利润转负,价格已经逼近2020年的低点。虽然我们无法预测还有多大的下跌空间,但从供需层面看,持续走低也会引发独立焦企的减产。因此,小心翼翼地试探季节性底部,是当前黑色板块正在悄然展开的行动。
从期货盘面的资金层面看,节前资本比较谨慎。铁矿石作为传统的多头支撑力量,在九月底的一轮亢奋拉高之后,已经保持了三个多月的横盘整理,既无力冲高,也能够维持在730以上。45港进口矿库存保持在15000万吨左右,但贸易矿的比例有下降,钢厂常规库存也从以往的1亿吨以上调降到保持在9000万吨左右。(在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形成供给能力搅动铁矿石市场之前)目前的供需矛盾依然不会有太大变化。2024年受到出口增长的拉动,我国铁矿石的消耗依然旺盛,根据mysteel的数据粗略计算,2024年新到港铁矿石较2023年增加8432万吨,但年末港口库存只高出去年3159万吨,也就是说2024年实际消耗进口矿高于2023年5200多万吨。正因为还有如此的需求,才给了铁矿石持续坚挺的背书。考虑到2025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,通胀的预期叠加我国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落地执行,市场还是有理由重拾信心的。
二、 技术分析:
铁矿石2505:
螺纹钢2505:
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,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依据
个性化策略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,欢迎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咨询